25879 0
gy2020
高一
2017-09-16 23:03:41
其实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岁数的增长、外表的改变,更重要的在于内心与思维的主动成长。人往往都是这样:一岁开始学说话;五岁开始学数学计算;十岁开始懂得交流方式,那么,十五岁的我们学会如何成长。十五岁的年龄段应摆脱幼稚,脱离叛逆,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了。我的母亲似乎经常用言语攻心,时常说我怎么这儿做不好,那儿也做...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正如你的文章所说: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长,也是心灵上成熟。每一次的有所感悟就是一次成长。你的这篇作文,所写的两个事例,第一个可以反应成长的主题。建议你展开叙写。第二个例子不太合适,对于智能手机,各有各的喜爱,本身是科技的一项进步,取代之前的产品,并定是进步的,即使是电池续航能力弱那也是,玩的时间长啦!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智能手机的电池电容量肯定是比以前的手机电池的电容量大的。之所以电不够用,是因为功能太多等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所以这一点作为体现成长,本身这个例子就不合适。
25861 0
gy2020
高一
2017-09-16 21:18:53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已趋于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被我们利用起来进行碎片化的阅读。然而,我们是否扪心自问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当真有利于我们的心态与认知吗?此时,利弊权衡的多少在我们心中架起了一杆天平,而利与弊往往在做出选择的一瞬间就打破了天平的平衡。或许大多数人认为碎片化的阅读之利大于其弊,否...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文切题准确,观点表达明确,文字流畅,结构清晰。不过思考有些浮于表面,因果逻辑分析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也不太够真实全面。具体来说,文章由碎片化的生活开始,说碎片化的生活决定了碎片化的阅读。这里其实可以把生活为什么碎片化的原因分析一下,每个人看到的层面不同,就本文所说的阅读来说,是因为对于上班的成年人和上学的未成年人来说,主要的大块时间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而剩下的时间可能要用在吃饭,睡觉,社交等等各种其他的事情。所留给阅读的时间都是比较碎片化的了。之后在碎片化时间选择阅读这件事(这里也有待商榷,你看到低头看手机的人真的都在用着短短的时间阅读么?),你提出难以获得提升的原因是:求量而不求质。我在批注中也说得比较详细了,这个原因我虽然比较认同的,但这与作文所说的碎片化却关系不大,因为整块时间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那么这就不能称为是根本原因。现实生活的观察不够全面,分析出的原因在逻辑上有问题,这就会让你的文章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25951 0
biexc2021
初三
2017-09-15 21:19:39
彭 老师点评: 第一、二段:由一句话引入作者的观点“善待别人,尊重他人,这样做会更好”。第三到第九段:写出具体的事件过程,中间一直穿插着自己的认识和心理变化。最后两段则是总结,在最后一段又呼应了开头,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一篇审题准确、中心较为突出的考场作文。作者详述了自己去新疆表弟家,因为自己说话没有注意,没有尊重他们而导致“众叛亲离”的整个事件过程,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作者的认识过程。时间的变化,使作者发出感慨,进而揭示出主旨。整篇文章的开头结尾呼应,点明题目。但是,此文在自己为何会意识到的“这样更好”,是说自己现在慢慢了解意识,可再详细一些。
26505 0
xuleyi2021
初三
2017-09-10 10:20:55
时光飞逝,转眼初三在即。我相信我的同学们在做最后的努力去面对中考。初中三年已过,同学之间的感情愈加深厚。这三年来的种种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缺点比较明显,那就是太过喜欢游戏。我们有空便会一起玩游戏,即便临近考试,许多同学还是照常玩游戏。更有甚者,似乎还在课堂上偷偷摸摸的玩起了游戏。老师也对此...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于——审题和构思文章标题叫做“相处的时光”这个题目看起来,更加像一个半命题。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抓住的关键在于“时光”,什么样的时光?需要交代清楚。另外,题目中有个“相处”,这两个字是限制条件,和谁相处?是写作的重点。“谁”——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写作文不能局限于校园中老师同学,这样的小圈子。除了老师同学之外,还可以写更多的人——例如:偶像、亲人、旅游中的同行者(或者导游)......除了人之外,也可以写物——例如:一本书、一首歌、音乐、吉他、钢琴、绘画、书法......另外,你的作文,结构不够清晰。既然是写和同学相处,那么就选择一两件具体的事情展开叙述和描写。前面讲“我的优点、我的缺点”和文章的关系并不大。
25972 2
zx2021
初三
2017-09-10 09:24:10
我保持着欣赏之心,在时间的隧道来回搜寻,忆起了身边的一些粗陋之事,但更多的还是我欣赏的人,和他们带给我的温暖与美好。一次回家时,我坐在了空荡荡的地铁上,百无聊赖地望着对面的窗外。进站了,地铁停稳后,我隔着一层窗看到门外站着一个衣服脏乱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于是我下意识地朝着远离他的座位坐了过去。出乎我的...
小方 老师点评: 本文通过工人与女士的行为做对比,表达出“我”更欣赏的是内心的美好,高尚的心灵能美化外表,而粗鄙的心灵则会丑化外表。文章细节完整,在叙述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了议论,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让中心更加突出。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