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改秀 >  
高中

全部 初中 高中 < 1/344 页 >

  • 沈励韬 高一 2025-04-21 21:07:05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立意深刻,结构清晰,具有思辨性。2.具有一定的语言亮点:部分比喻生动。【需要改进的地方】1.部分地方存在概念模糊、论证跳跃,极端化表述的逻辑漏洞;2.语言表述问题:部分表述存在重复或冗余的问题;部分词语使用不当。3.缺乏案例支撑:仅提陶渊明,未涉及其他历史人物或现代社会案例。建议补充多元案例,增强说服力。4.可以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B-
  • 人与AI

    55 0

    zjy66888 高三 2025-04-21 15:35:14

    语文 老师点评: 优点:立意鲜明:开篇点明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走进现实,随后直接切入人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情感,以及人独有的自由意志,立意清晰且有深度,体现出作者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在众多泛泛而谈科技发展的文章中脱颖而出。逻辑连贯:行文逻辑较为清晰,按照科技发展引出人工智能,再阐述其能力特点,进而对比人与人工智能在情感、自由意志等方面的差异逐步推进,段落之间衔接自然,读者能清晰跟上作者的思路。语言平实准确:语言运用平实、准确,没有刻意堆砌华丽辞藻,却能把观点阐述清楚,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这种质朴且表意明确的语言风格是比较难得的,能让读者轻松理解作者的意图。缺点:缺乏实例支撑:全文大多是理论性的论述,缺少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比如在阐述人工智能缺乏情感时,若能列举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面对情感问题的局限,或者在论述自由意志时,列举一些人类凭借自由意志做出重大决策改变历史进程的例子,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深度广度不足:虽然提到了情感、自由意志这些核心概念,但探讨得不够深入。例如对于自由意志,只是简单提及人与动植物的区别在于拥有自由意志,没有进一步剖析自由意志的内涵、形成机制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等。在广度上,也可以适当拓展,如提及人工智能对人类情感、自由意志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文采欠缺:整体语言较为平实,修辞手法、引用等运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让文章读起来稍显枯燥,缺乏感染力,难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印象。

    B-
  • chenyc 高三 2025-04-20 19:03:30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立意深刻:文章围绕生活中人们对“精致”的误解展开,深入探讨了生活品质与个人内心追求的关系,涉及到对海德格尔、老庄、孔子等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立意深刻,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让读者对生活的本质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丰富多样。结构清晰:文章开篇提出问题,指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普遍认知误区;接着分析这种误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然后从哲学思想和具体事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强调应先寻内心标准再摒弃细节,在曲折中逐步推进论证,层次分明,逻辑连贯。【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内容表述不清:“各执一词的标尺‘精细’能否真正被大众化认可?思想汇报的模板又能否真的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这句话中,“各执一词的标尺‘精细’”表述模糊,不清楚具体所指,使读者难以理解其确切含义。“‘大量’的精细(细节)无法触及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不也是舍弃细节,追求本质的基础上达到‘超我’的境界吗?”这里“大量”用词不当且搭配奇怪,可改为“机械式的细节无法触及……”。论据不够丰富典型:在阐述盲目追求大众标准的危害时,主要列举了减肥、工作追求业绩指标等少数几个例子,且减肥的例子表述较简略,缺乏更具体深入的剖析,难以全面支撑起庞大的论述主题,在论证力度上稍显单薄。对于正面观点的论述,虽然引用了哲学思想,但缺乏更多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如何基于内心标准追求生活品质的具体事例,使得文章略显抽象,与读者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语言瑕疵:存在一些错别字和语病,如“思想的回报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疯传一时的爆款文章”中“思想的回报”应改为“思维的回报”;“做任何事不如以思考而是求取于机器或旁人的标准”表述不通顺,可改为“做任何事不是依据自己的思考,而是求取于机器或旁人的标准”。部分语句表达啰嗦,如“人们仅仅为了减肥、减肥目的,不加分析盲从地追求完美体型,最终以失败告终,导致一事无成。”可改为“人们只为减肥,不加分析地盲从追求完美体型,最终失败,一事无成。”

    C+
  • chenyc 高三 2025-04-19 19:00:50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主题深刻:围绕“叩问灵魂,驻足永恒”这一主题,探讨了时间、瞬间、灵魂以及永恒等深刻的哲学内涵,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思考。2.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引用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的名言及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3.与时代结合:联系当今AI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讨论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关于永恒的误解和对自我发现能力的丧失,体现了文章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4.启发性强:文中多处运用反问句,如“又有谁会……又有谁会……”引导读者反思人们在日常中忽略的瞬间,激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文章的互动性和启发性。【需要改进的地方】1.语言不够精准:存在一些用词错误和表述不清的地方,如“牢旧老人”“时代变革文快”“口吻”等,影响了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2.逻辑连贯性欠佳:部分语句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例如在阐述不同例子时,过渡稍显生硬。有些段落内部的逻辑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讨论AI与永恒瞬间的关系时,逻辑推导不够清晰。3.论据阐述不充分:对于所举的一些例子,如《宽容序言》中的故事,只是简单提及,没有详细展开论述其如何体现永恒,使读者可能难以深刻理解其与主题的紧密联系。4.字体不太清晰,可以工整些。

    B-
  • 周墨 高三 2025-04-16 19:18:26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主题明确:文章围绕对怜悯的思考展开,主题明确,始终聚焦于探讨怜悯是谁的本能、谁应被怜悯以及怜悯的程度等问题,没有偏题现象。2.结构基本完整: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思考话题,中间分别从怜悯的广泛性、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尾呼吁大家主动怜悯他人并注意程度,结构较为清晰,框架完整。【需要改进的地方】1.表述与逻辑方面:部分语句存在表意不够清晰准确的问题,致使表达不精准,影响整体的逻辑严谨性。文中有些长句逻辑较复杂,表述略显生硬、啰嗦,使得文章节奏不够流畅。2.整体逻辑连贯性欠佳,在阐述不同观点时,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比如从论述怜悯的广泛性到及时性,衔接不够紧密。3.内容与深度方面:观点虽然有一定独特性,但对于怜悯的对象和程度的思考不够深入全面,只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分析上,缺乏更深刻的剖析和独到见解。论据相对单一,仅引用了《屈原列传》中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且对例子的解读和运用不够充分有深度,没有更好地支撑起相关论点。4.语言与文采方面:语言较为平实、朴素,文采稍显不足,修辞手法运用较少,描写性和感染力不够强,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部分语句存在语病或用词不当的情况,影响了文章的整体质量和阅读体验。

    B-
< 1 2 3 4 5 ... 344 >
榜单

勤奋榜 进步榜 高分榜

    批改秀
      好素材换一批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