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31 0
tongqh2015
高三
2017-07-05 18:29:49
择之一何难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若两者不可得兼,则何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在我们的人生中,把它叫做两难之择。无论是不可调和的两善,还是无法规避的两恶,都必须二者择一。那么,鱼与熊掌的纠结,究竟是源于何处?时代大势是其一。当岳飞收到来自后方遥远皇城的一纸遣返诏书,他做出了选择...
任 老师点评: 文章相比于第一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观点相比较第一次有了更深入集中的表达。行文思路也更加的清晰,例子素材的说服能力也便得更好。可见你是个非常善于反思总结思考的学生,加油!
26519 0
liusw2018
高三
2017-07-03 23:55:46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文章的主题是愤怒,并没有其他的材料哈,没有什么审题的问题。文章对愤怒的这种情绪是人情绪的一种的必然存在做出界定后,提出宜疏不宜堵的观点。并不是只是偏颇地论述危害。所以观点上是比较新颖的,跟大部分同学相比有一定区分度。结构上非常的规范完整的总分--正反论证--总,看得出有结构设计意识,思路也很清晰。语言上有化用诗句,有独特的表达。不足之处在于:在阐述观点时,所用的例子和用这些例子论述时说服力还是有待提高;语言运用有功底,不过“华丽”与语病齐飞,错字也不少,要好好再读下自己的文章(特别是第三段结尾部分),找找不通顺的地方和错字。这个在高考中是会扣分的,需要引起注意。另外,已经算是高三的备考生了,特别温馨提示,注意要开始练习把字写大一些,有助于高考老师阅卷。以上是老师的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26731 0
王雨娇
高二
2017-06-30 18:13:55
古人云:“君子当成人之美。”即君子当做到成就他人,不过与斤斤计较,这样的结果自是又能办好事,又利己利人。君子当成人之美。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有千名食客,有人才,也有普通食客,正是孟尝君愿意收下普通的食客,才有了后来冯谖“狡兔三窟”的计策,使孟尝君政途顺利。孟尝君多次满足冯谖的要求,食物...
语文兔 老师点评:
26653 0
yy2021
初二
2017-06-28 20:43:05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的自由与不自由:“人是生来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何以论自由?能够选择自己穿过沙漠的方式,是我拥有的权利,拥有自由的标志。换句话说是生来拥有的人权。“自由”这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概念,是一种渴望,渴望自己支配财产,土地。这种渴望恰恰来源于人们自由的缺失,自由与不自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咩咩 老师点评: 老师首先要表扬你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在初三年级刚刚开始接触议论文阅读的时候,就尝试写一篇议论文,你的这个动作,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阅读议论文时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这篇文章想要写好,首先还是要对题目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才行。所以老师给你把题目解析中一些重点字词用红色标出来了。你需要仔细的阅读,然后核对一下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做到了题目要求的内容。
26682 3
zwy2018
高三
2017-06-25 21:27:56
文化,情形相融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制度造就独有的文化遗产,国粹之美令人向往。随着今年来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城市文化的兴起,社会开始慢慢关注到那些“曾经”的文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展开,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优质节目也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去。可是如何传承文化遗产,是一味的全盘保留,还是弃其“糟粕“取其...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文章开头的引入是非常好的,娓娓道来,体现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并表示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之后引出观点,属于辩证平衡类的观点,先界定女歌手的属于形式,传统的属于感情,之后认为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观点尚可。但后面的论述过程中就没有清晰的思路了,这说明你可能其实最初立意构思时,只是大概觉得需要“辩证”一下,没有细想具体的论述。第5段举了两个香港企业的例子,这段写得不错,甚至可以由此引申作为立意写一篇完全不一样的作文。但用在这篇文章中,观点就不集中了。行文语言上看是有一定的阅读积累的,词句表现方式有些书卷气,不过很多时候,糅杂的句式和没有经过认真锤炼的长句在你想让文字表达出说理性晓畅的效果上其实起到的是反作用。(比如第四段)行文结构比较严谨,看来平时是有一定训练。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