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0
叶皓天
初三
2025-07-15 19:44:04
生活给我的留白声浪化为潮水,漫过耳膜;阳光引燃了龙身,使其翻卷成流动的火焰。欢呼声渐渐远去,我在日记本上无意识地描摹着龙鳞的纹路。“落选了...”笔尖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晕开一个小点。匆忙合上,《红楼梦》的书脊硌到了胳膊,索性翻开来读吧。光阴荏苒间,我合上书籍,抬头活动颈椎时,书本突然从手心滑落,书页...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问题一:对于主题事件的选取上,个人认为还可以更为典型一些,一旦主题事件具有典型性,所达到的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也就有话可说一些。问题二:作为文章第一段落,从段落结构来说,不够精简、切中文章主题,到底是啥“生活的留白”,你需要明白无误、准确通晓地告知读者,而不是让读者去猜,这一点需要注意。表扬一:文章整体用语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些语言也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也掌握了一定的人物刻画的手法,包括正面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刻画,还有就是触及到了对人物所处侧面环境的刻画和衬托,让文章的主题表现更为的明显和深刻。
116 0
叶皓天
初三
2025-07-13 16:14:31
生活给我的留白校庆典礼的声浪如潮水拍打耳膜,金红交错的龙身在聚光灯下翻卷成流动的火焰。我站在台下的暗处,从前训练留下的空白再次显现:是掌心与竹竿摩擦的热度,是龙鳞在暗处依然规律的起伏,更是那些永远背对掌声的手臂,用力量铸成的脊梁。欢呼声渐渐远去,我在日记本上无意识地描摹着龙鳞的纹路。“落选了...”...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意象鲜明,画面感强:舞龙场景与《红楼梦》的引用交织,形成视觉与文学的双重想象。细节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主题深刻,哲理自然:以“留白”为核心,串联舞龙训练、《红楼梦》阅读、生活感悟,层层递进,主题明确。语言富有文学性:比喻新颖,动作描写细腻,体现团队协作与动态美感。结构清晰,衔接自然:从校庆失落→读《红楼梦》→舞龙训练→父女互动→哲理升华,逻辑连贯,过渡流畅。情感真挚,细节动人:通过细节含蓄传递失落与坚持,情感真实不煽情。舞龙团队的静默与协作体现集体精神,打动人心。【需要改进的地方】语言稍显冗长,节奏拖沓:部分长句逻辑松散,可拆分短句,增强节奏感。个别表述重复,可以丰富一下表达。部分议论直白,缺乏含蓄:父女互动对话可更自然,增强画面感。结尾的说理稍显生硬。意象挖掘不足,深度可提升:对“留白”的象征意义挖掘较浅,可进一步深化主题。贾府沧桑与舞龙训练的关联性可更紧密。个别用词口语化,需规范化:“三步并作两步冲过”等表达稍显随意。
180 0
欧阳云飞
初三
2025-07-06 18:29:40
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那就是同学之间到底该如何竞争?我久久得不到答案。我和小李历来都是铁杆好友,我们的友情似乎如同钢铁般,坚不可摧,但是最近,我们的友谊却出现了裂痕。一个下午,我兴冲冲地抱着一个篮球来到小里面前,他很反常地闷坐在那边,埋着头不语,好似一个葫芦。他今天是怎么了?我笑着道:“小李...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问题一:对于主题事件的选取上,个人认为还可以更为典型一些,一旦主题事件具有典型性,所达到的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也就有话可说一些。 问题二:对于文章的主题叙述上一定要有开始、高潮、结尾的区别,不能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丝毫没有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虽然本篇文章作者采用一些文字来表明自己的心理落差,但是在文字上还是略显单薄,这种感觉并不明显和强烈。 表扬一:掌握了一定的人物刻画和侧面环境烘托的写作手法,包括正面对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还有就是触及到了对于人物所处侧面环境的刻画和衬托,这样会让文章的主题表现更为的明显和深刻。
294 0
朱霁悦
高二
2025-06-27 15:52:29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主题鲜明,立意深刻:以“鱼迷恋天空”为隐喻,探讨个体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引发哲理思考。结合进化论、人类历史等例子,升华主题,强调突破认知边界的重要性。结构清晰,论证递进:从“鱼与天空的矛盾”切入,逐步引申到人类认知、尝试的重要性,最后回归个体选择,逻辑连贯。每段围绕核心观点展开,层次分明。善用类比与举例:以“人类飞天”“鱼类进化”等实例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引用文学作品(如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现实案例(探月、核能),丰富内容。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多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长短句结合,节奏感强。【需要改进的地方】语言准确性与严谨性:部分表述口语化,削弱论证力度;少数句子逻辑跳跃。逻辑连贯性:段落间过渡稍显生硬,部分例子与主题关联较弱。表述精炼度:部分句子冗长重复;部分比喻或类比不够精准。标点与语法规范:部分标点使用不当;个别语句成分残缺。深度与广度平衡:部分段落讨论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展开;结尾稍显鸡汤化,削弱思辨性。
345 0
panyj2026
高二
2025-06-22 10:45:35
现代社会,人类拥有较以前多很多的机会与可能,这些导向迥异的结果。有些人认为此有些人认为此时需要谨慎地独处,看待自己,更需要谨慎地从众。我认为这话有所偏顿。首先,看待自己与从众并非并列关系,人只有先跟从他人,才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刚出生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没有思想与观点,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听见他人的话...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立意明确且有深度:文章紧扣“看待自己与从众”的关系展开论述,明确提出两者并非简单并列,人需先从众获取信息再形成自我思考,还分析了从众的利弊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平衡自我与现实,有一定的哲学思考深度,符合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2.例子生动贴切:如小球与大球碰撞了解自己、不擅理被迫学理、大学生知识运用困境等例子,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逻辑较清晰:整体按照提出观点、论证从众到形成自我的过程、分析从众危险与过分自我的弊端、提出解决之道的逻辑顺序行文,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使文章结构较为完整。4.具有现实关照: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面临的选择、成长问题,如社会多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就业等,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体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1.语言规范性:存在错别字,如“偏顿”应为“偏颇”、“众众”应为“从众”、“去听很的人的想法”应为“去听很多人的想法”等;部分语句口语化严重,像“基本死不了”“也会有些失望吧”等,不符合高考作文书面语要求,需改为规范、严谨的表达。2.论证严密性:部分段落逻辑关联不紧密,如第五段关于从众危险的例子,与前文阐述从众到形成自我思考的过渡稍显突兀;一些表述缺乏足够论据支撑,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相关论述,可引用名人名言或心理学理论强化;论证过程中存在跳跃,如从分析从众利弊到提出平衡方法的过渡,可增加衔接语句使思路更连贯。3.内容深度拓展:对于一些关键概念,如“信息如何转化为知识”“如何在自我与现实间精准找到平衡”等,可进一步深入挖掘,丰富论述内容,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4.结尾升华:结尾处“到那时候,也是能自称有一些智慧的老一辈了吧”表述较随意,可升华主题,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提升文章立意高度。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