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56 0
bz2021
初二
2017-07-19 20:28:52
仍记得13岁时的那个夏天,街边花园的那次遇见,轻轻拨动着琴弦的那个男生让我明白:是花,总要绽放的。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我一如既往地从画室出来,慢慢向家走去。老师的话还回荡在耳边:你真的不是个学画画的料。努力又有什么用?艺术这种东西没天分就是白搭。你走吧,学费我会退给你妈。我实在教不了你。“我步履沉重...
邢 老师点评: 文章故事性较强,有“编故事”的嫌疑。不过人物形象塑造地不错,各种细节描写生动传神。题目为《是花儿总要绽放》,在主旨方面,本文处理成了坚持努力就会成功。成功代表绽放,但“没有艺术天赋的人”能否代表“花儿”?或许只是“一株草”?需要进一步思考。题目指涉内容方面应着重叙述绽放之前的努力和过程,而本文大部分篇幅的重点是男孩让我明白这个道理。但男孩作为“花儿”,并没有“绽放”,如何让我明白这个道理?建议重新考虑选材。例如以学画画为重点,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之下完成一幅好的作品(最好是一幅画花儿的作品),着重叙述自己努力的过程,以及途中受到的打击、影响与鼓励。
26484 0
tongqh2015
高三
2017-07-19 20:18:05
预测自然界中规律无处不在,冬去春来,日升月落,正是有了规律才让预测变得有实有形。预测像是我们攀引着“规律”这根绳索去敲开“未来”这扇大门。未来是如此绚丽多姿却隐藏蛰伏着危险。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会毫不对双方实力进行评估而冒冒然吹响战斗的号角;哪怕是股神巴菲特耶不会毫无预测随行投资!因而不可否置的是,遵循...
高 老师点评: 缺乏深入的思考,有些许过度表现规律了,容易被认为偏题。注意预测里本身就隐含规律,重点突出是预测的行为,而不是依据。思维局限于预测是好的,没有考虑到抛开预测、简单生活也是另一个角度。毕竟生活不是数学题,说一就是一,得二就是二,认真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安排生活,不囿于条框限制,也不是为一种好的态度。对于预测的内涵有点疏忽了,要从其基本含义出发分析,剖析这种行为的意义。
26636 0
jyy2022
初二
2017-07-19 18:00:00
变色龙,因为皮肤颜色能根据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掩护自己。因此,变色龙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生物。但是,在19世纪的俄国,变色龙不再只是指一种动物······19世纪末,沙皇统治俄国,贵族地主掌控大量的土地,甚至国家政权。那时,有一名热血青年,眼看着底层劳动人民被贵族欺压,而他们又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这...
高 老师点评: 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该点到的点都有了,语言也不错。表述方法需要提高,不是一味地按序陈述,要巧妙地改换顺序节奏。思想上还需要深挖。比如你提到为什么很多社会人会有变色龙的特质,为了生存,很好,但是谴责之后呢?为了生存来随机应变本身并没有错,况且在沙俄统治的那个年代,那个警官如果不这么做,几乎很难生存。契诃夫真正想要谴责的,其实是在幕后造成这种局面的统治阶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警官和金匠一样,也是被统治、被压制着的,是黑暗的时代造成他这种令人唾弃的个性与作风。当然现代社会中,情况已经好很多,但还是存在。毕竟打交道的是人,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媚俗,来保护自己,或达到目标。你需要告诉那些变色龙,该如何去做。应变并没有错,重要的是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不能违背做人的原则,不能丧失了人性。面对压制着我们的势力,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正面而敌,那就伪装与适应以渡过难关,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标准,但不能被同化了原则,不然只是助纣为虐。
26456 0
pmh2022
初二
2017-07-19 16:03:46
那一次,我们一家去旅行到嘉欣时已是晚上,我们到旅馆就睡了,第二天早上,我拉开窗帘,抬头望向远处,蓝蓝的天,云朵在空中慢慢的滑行,红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我们一家去爬山了。爬山刚开始时,一切顺利,我因为体能好,所以成了我们一家的探路先锋,就是找出离下一个休息站的距离,一般是我到休息站了,给父母打一个电...
小方 老师点评: 本文通过记叙“我”在一次旅行时,经过爸爸的点醒和自己的反思,意识到旅行的时候应该仔细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让旅行更有意义。优点在于语言流畅,能够理清自己思索的过程,并具体地表达观点。
26611 0
dingym2018
高三
2017-07-19 10:44:38
认识错误还是承认错误错误,试问天底下有谁没有犯过错?人们都会有错误,但不同的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有认识错误的,有没认识错误的,有承认错误的,又有不肯承认错误的,可谓是千差万别。这里,我想再说明一下认识与承认的区别。认识一般是自我认知,自己发现的过程,而承认则一般是被动认知后的赞同或承担。前者主动后...
邢 老师点评: 本章本身没有大问题,稍作修改即可成文。观点明确,拒绝承认“错误”这一点比较深刻。材料选取恰当,两位哲人的话更是点睛之笔。可以将首段“有认识错误的,有没认识错误的,有承认错误的,又有不肯承认错误的,可谓是千差万别。”这句话展开,两组正反对比,使文章富于层次性与逻辑性。适当精简例子,扩充论述部分。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