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3 2
smy2022
高一
2019-12-22 18:58:18
回头看,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身后的铁索桥上,它啊,就这样,摇摇晃晃着,我的步伐也跟着摇晃起来了。年幼时的自己总是胆小的,但偏偏又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这以至于初次看到铁索桥时,它啊摇摇晃晃——勾着我心痒痒的。铁索桥上,已有一些孩子正在尝试了,而身后围绕着的是护着他们的父母。那些父母会调皮地将护着孩子的手...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一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对于主题事件的选取上,个人认为还可以更为典型一些,一旦主题事件具有典型性,所达到的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也就有话可说一些。 问题二:对于文章的主题叙述上一定要有开始、高潮、结尾的区别,不能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丝毫没有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虽然本篇文章作者采用一些文字来表明自己的心理落差,但是在文字上还是略显单薄,这种感觉并不明显和强烈。 表扬一:掌握了一定的人物刻画的手法,包括正面对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还有就是触及到了对于人物所处侧面环境的刻画和衬托,这样会让文章的主体表现更为的明显和深刻。
19020 1
zhanghao2020
高三
2019-12-19 13:08:09
原本是褒义词的“善良”,到如今,似乎变为了一个贬义的存在,善良不应成为懦弱、愚昧或是只说不做伪君子的代名词。与人为善不应被人耻笑,现在有太多的事件被曝光,骗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骗取钱财,帮助他人反而自己收到伤害。这些善良的人变成“善良”的人,成为网络暴民耻笑的对象,从一方面来说,泛滥的同情心成为了骗...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问题一、开头和结尾短小而不精悍,在这些重点加分出省去了很多笔墨,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地起始,其结果是为你省去了很多分数。问题二、文章结构不够分明,文章从同情心泛滥和虚伪的善良两方面来写。前者用了两段,一段现象,一段原因,可以合为一段,后者用了一段,叙述完成没能立刻收尾,将结尾一分两段,徒占空间。表扬一、将同情心比作火山这一个比喻十分形象,可见对修辞手法地运用有一定的能力。表扬二、文章没有用事例占很多篇幅,而是有很多自己的语言,可见有独立的思考,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18847 1
zhanghao2020
高三
2019-12-19 13:07:21
人一旦拥有了利益就不愿放手,上车前我们希望获取车上空座的利益,上车后,我们又不愿意为已获得空位的利益做出让步。然而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公交车事件上,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曾经某栋楼发生过电梯安装纠缠事件,装在用不上电梯的一楼,会让一楼失去部分空间,而装在另一侧除一楼外的所有楼层空间都...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问题一、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于短小,不能很好的起到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效果。而且,结尾文笔过于平淡,不能使读者惊艳,阅卷老师自然不会给高分。问题二、文章的论述详略不当。文章大部分笔墨都在写这一现象的发生,对于为何发生以及怎么解决下的笔墨相对较少,而对于一个现象来说,原因才是重点,解决办法是重点中的重点。表扬一、开头列举了生活中公交车的事例,巧妙地引出了本篇文章的矛盾:既得利益的坚持与合作共赢的矛盾。引用了王安石,电梯两个例子,古今对比,说明这一现象从古至今都有,说服力较强。表扬二、论述较为全面,不仅有对现象的描述,更有对原因的刨析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现象。
19007 0
chm2020
高三
2019-12-17 19:33:59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问题一、全文除了第一段引用了材料,其余地方几乎见不到名人名言或历史材料,使文章缺乏论据支持。问题二、文章的语言略显平庸,全文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缺乏,使文章内容略显枯燥。表扬一、每一段开头都有分论点,每一段的内容安排也很合理,结构清晰,开有结尾长短合适,没有头重脚轻。
18847 0
lpf2021
高二
2019-12-15 17:02:53
teacher-A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表扬一:分论点明确。问题一:例子较为老套。问题二:结尾过长。附上议论文大致写作框架(仅供参考):(1)[开头一句话观点](2)[原因分析:就社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原因分析一般两到三个原因,单独成段,可以用“究其原因”等等词语提示阅卷老师关注。(3)[分论点一+论据一](4)[分论点二+论据二](5)[“转”:将作者观点极端化谈弊端,以便让两个关键词都能出现在文中](请斟酌题目是否为对立的题目,不是可以不用“转”)(6)[结尾(一句话)]结尾最简单是重复观点最后,高中加油!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