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81 0
liujiangtao2002
高二
2019-02-06 15:11:01
惠施曾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对这句问句保持着赞同的态度。我们不是鱼,我们始终无法清楚了解鱼儿的快乐的。我们在处理这类关于他人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常常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是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设想对方的建议或给予合理的对待方式。但换位思考也告诉我们,有些别人的东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就如惠...
高 老师点评: “杠精”的例子不太恰当,描述也不是很准确,和换位思考的关联不大。
21748 0
liujiangtao2002
高二
2019-02-05 22:11:35
有人说:“人生中最美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希望是人对于未来完美建设画面的憧憬,在这番憧憬的激励下,人往往能创造更美好的事物,而现实的冷酷绝对往往难以做到这点。希望可以说是人类能够进步至此的动力源泉。孔子先生对于重视“礼乐”的希望使得“懦”派诞生。马丁路德对于人人平等的希望使得黑人运动爆发...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祝你新年快乐。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文不对题,这是议论文的大忌。纵观你的全篇,照应题目之处少之又少。开头引用别人的话,尽量不要用有人说过,那样会没有信服力,可以用有位名人或者哲人说过,更好一些。 问题二:素材积累混乱,对于素材的运用并不熟练,建议你加强相关素材积累,特别是新鲜素材的积累,这样对于你议论文的继续和开展非常有利。如果能够加强相关训练,你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不妨试试看看新闻。 表扬一:论证整体思路清晰,在每一段都提出了自己的分论点,这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中心论点的提出并不明显,文章也没有多次照应题目。
21830 0
liujiangtao2002
高二
2019-02-05 22:04:25
有人说:“希望是美好的,而不是现实。”希望是人内心诞生的最为完美的憧憬。它构造出的是人们最为美好的内心蓝图。而现实却不是,它是冷冰冰的,无法撼动的,将丑恶尽数呈现。所以,我们要将美好的希望作为火炬,照亮现实,引领我们前行。希望使我们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我们乐于去实现人生目标。希望的存在给予了我们美...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新年快乐。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本篇文章大多情况下语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部分语言过于拖沓,不够凝练,特别是分论点的提出。这样将不利于文章的议论和论证,也不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需要注意。 问题二:事例论证比较少,道理论证偏多。通篇的道理论证使得你的文章看起来就像东拼西凑起来的文章一样,没有一种整体感,更是很难完美契合自己的文章。 表扬一:对于事例论证以及道理论证的运用还是比较不错的,可读性强,内容充实,事例论证新鲜,时代性很强,能够旧瓶装新酒。当然也要对其它论证手法加以研究和运用,例如排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
21791 0
liujiangtao2002
高二
2019-02-05 21:57:23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有这么一种感受:在遇到难以得到的东西时,总会心“痒痒”,想法设法得到它,朝它靠拢,但一旦得到便立马失去兴趣,弃置一旁,转瞬将目标移向下一个难以得到的事物。很明显我们感兴趣的常常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感兴趣于追求难以得到物体的这一行为。大多数人对之习以为常,但实际上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其...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祝你新年快乐。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文不对题,这是议论文的大忌。纵观你的全篇,照应题目之处少之又少。开头结尾也无名言警句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希望你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注意。 问题二:本篇文章大多情况下语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部分语言过于拖沓,显得有些口语化。既不利于文章的议论和论证,也不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这里需要注意。 问题三:文章议论和事例以及道理的举证在比例上明显的失衡。虽然对于议论文来说,最主要的要落脚于议论,但并不能空发议论,需要有的放矢,要针对具体的、典型的社会事件做自己的分析,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仅凭你的一面之词,没有大量的事例作为支撑,很显然效果不大,这里需要注意。
21733 0
szm2018
高三
2019-02-02 17:44:56
在生活的当中,我们总是会有很多困惑,我们不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而是受到他人的影响去弥补,从而改正自身的不足。但试想一下,若人人都需要社会的影响去改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社会又如何进步呢?自我的需求是不确定的,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如马斯洛的需求所讲,一个人不仅仅需要的是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需...
高 老师点评: 立意尚准确,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结构基本完整。但内容不够充实,部分逻辑上有些断联需要详细表述。关于自我需求一块,无须强调精神的欠缺,题目说的自我需要无关物质/精神的对立,而仅仅是审视到自身的欠缺(也许是物质的要求,能力技能的培养,喜好的满足等等)。梭罗的例子可以详述,是如何审视自我需求,又是如何参与社会、受他人关联影响的?字数不足。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