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63 0
20000205
高三
2017-07-10 15:16:33
中华民族常以“自强不息”作为民族精神,当然“书山有路勤为径”面对困难不退缩,志存高远也是一个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一个心境。人们往往会因自己现在所处的恶劣环境,自身的限制条件从而放弃努力,走上歧途,这当然是不理智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努力拼搏,不放弃是重要的,只要你把握时机,它完全可以成为你走向成功加速...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这篇作文给我的感觉是训练有素的,思路是非常清晰,是非常经典的“三段论”的形式的作文。首先是标题,非常的让人眼前一亮,有阅读的兴趣,后面也说出了自己的道理。行文内容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泛泛地选择一些短小的材料,而是用了柳永的一生的考试的重要机遇以及他之后的结局这样的长素材。新颖,也体现了自己平素的积累,分析得有深度,缺点就是有些语句表达得不够顺畅,结合材料说明的时候有些生硬,比如说,说柳永有远大的志向,在你叙述材料的时候是没有明确提及的,建议可以自己稍微表现出来一些。思路结构清晰,素材有新意、深度,不过立意却有一点平庸,不过说起来这确实也被这道题的材料所限制,确实范围比较狭窄。不知道是不是材料就只是这句话,还是你把材料总结成了这样一句。但从这一句话来看的话,老师觉得可以有这样的立意:我们来探寻这样现象(人们常因为自己的缺点从而萎靡不振,面对困难总是退缩不已)的原因:每个人都自我意识过剩,内心中的有完美的自我形象,不能接受现实中映照出的真实的自我。。。比如柳永的例子你就可以改写成:柳永确实有清新婉丽的诗词才华,但考试(因为不止考诗赋)的一次失利让他的自尊受到了打击,他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只对照出他是不完美形象的考场背后的代表——皇权发出了愤怒的埋怨。选择一生躲进歌妓的怀抱中,因为在她们眼中,他是永远完美的词赋天才,永远完美。。。然后谈我们应该怎么办。。。立意跟其他学生有区分度了,分类才能上去。
26462 0
Iris
高三
2017-07-07 15:10:25
《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一夜暴火,让人欣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人心中一抹属于情感的柔软从未消逝的同时,也让人不禁心存担忧:这是否只是一碗另类的高级心灵鸡汤呢?通过朗读带来的温暖真的能够广为传播,就此让纷繁复杂的人性田地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从此世界就一片美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个生...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点评你的作文,这篇作文在观点上我觉得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话,我们来看,你在前三段中,明显对节目是持一个可以说是很一般的一个评价,但是从第四段开始,观点上虽然是节目作用不大,但却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节目中的具体内容。之后就开始更换了谈论的对象,由节目换成了观众,节目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是观众对这个节目产生了心态方面的问题。观点就散乱了,所谓的两面一起谈的思辨,也变成了机械的思辨,好坏分开说一说,没有了明确的观点。
26441 0
tongqh2015
高三
2017-07-05 18:29:49
择之一何难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若两者不可得兼,则何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在我们的人生中,把它叫做两难之择。无论是不可调和的两善,还是无法规避的两恶,都必须二者择一。那么,鱼与熊掌的纠结,究竟是源于何处?时代大势是其一。当岳飞收到来自后方遥远皇城的一纸遣返诏书,他做出了选择...
任 老师点评: 文章相比于第一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观点相比较第一次有了更深入集中的表达。行文思路也更加的清晰,例子素材的说服能力也便得更好。可见你是个非常善于反思总结思考的学生,加油!
26529 0
liusw2018
高三
2017-07-03 23:55:46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文章的主题是愤怒,并没有其他的材料哈,没有什么审题的问题。文章对愤怒的这种情绪是人情绪的一种的必然存在做出界定后,提出宜疏不宜堵的观点。并不是只是偏颇地论述危害。所以观点上是比较新颖的,跟大部分同学相比有一定区分度。结构上非常的规范完整的总分--正反论证--总,看得出有结构设计意识,思路也很清晰。语言上有化用诗句,有独特的表达。不足之处在于:在阐述观点时,所用的例子和用这些例子论述时说服力还是有待提高;语言运用有功底,不过“华丽”与语病齐飞,错字也不少,要好好再读下自己的文章(特别是第三段结尾部分),找找不通顺的地方和错字。这个在高考中是会扣分的,需要引起注意。另外,已经算是高三的备考生了,特别温馨提示,注意要开始练习把字写大一些,有助于高考老师阅卷。以上是老师的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26741 0
王雨娇
高二
2017-06-30 18:13:55
古人云:“君子当成人之美。”即君子当做到成就他人,不过与斤斤计较,这样的结果自是又能办好事,又利己利人。君子当成人之美。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有千名食客,有人才,也有普通食客,正是孟尝君愿意收下普通的食客,才有了后来冯谖“狡兔三窟”的计策,使孟尝君政途顺利。孟尝君多次满足冯谖的要求,食物...
语文兔 老师点评: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