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改秀 >  

全部 初中 高中 < 245/448 页 >

  • guoqinyi2019 高三 2018-12-22 21:33:12

    有的人关注已发生的事物,有的人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但是无论是以史为鉴还是憧憬从未有过的事物,“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的二者都应该一起思考。以史为鉴,鉴的是当下与未来,憧憬未来则是基于过去与当下。或许许多人会更多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其中大概以评论家为...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主次关系没有把握好,首段已经明确提出本文的论点是二者结合,那么你对为什么会与为什么不能的阐述就应该缩减。&nbsp;问题二:论点和论证脱节,论证没有很好的表明观点,单纯的论证素材的拼凑,没有表达出你对论点的把握度。&nbsp;问题三:文章通篇对一个素材事例论证,文章内容不够丰富,单调。&nbsp;表扬一:结构还算完整,有亮点句段为文章拉回了一些分数。&nbsp;文章需要修改的部分为:第一,分清主次,对概念的阐述可适当缩减,用简短的语言说明即可,本文的着重点是要将二者结合,试对这一点着重论述。第二、多举几个事例,不要仅用一个素材来通篇论述,这样只是对基因编辑这个事件的评论,毫无意义。第三、增加文章的亮点句段,体现作者的文字功底。

    B+
  • 21597 0

    maxuelin2021 高一 2018-12-21 20:15:11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文章主线不清,泛泛而谈,倘若能具体举一个生活网的例子来加以论证会更好。&nbsp;问题二:&nbsp;素材运用不够灵活,虽说文中举了多个事例,但所论述的中心大同小异。当今热门的“互联网”“大数据”均可用作素材,为文章增加新鲜血液。&nbsp;表扬一:素材多样,信手拈来,看得出来,平时擅于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尚需不断积累。

    C+
  • 学会合作

    21544 0

    duwuxuan2021 高一 2018-12-20 21:00:02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着枯树和篱芭,开出绚丽的繁花;枯树和篱芭,也因为它们的点缀,成就了一道风景。枯树与篱笆本没有任何可观之处,紫菜罗与牵牛花也没有能够攀附的躯干,可二者的结合却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何以至此?原因就在于人们往往忽视的合作共赢。一个辉煌的成就,常常与合作有关密不可分的...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开头过于赘述,把第二段用作开头效果会更好。&nbsp;问题二:文章偏题,通篇在说合作的重要性,却忘了你的中心主题是要学会合作。&nbsp;问题三:文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清,这个问题不妨在写完作文后自己通读一遍,改正表达不清致使文意不通的情况。&nbsp;表扬一:素材积累够多,运用合理,善用修辞。第一、合理安排材料和作文首段,转述引用材料的同时要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能照搬材料。第二、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写前先理大纲,使文章结构清晰。第三、注意词句的表达,精雕细琢,多几笔神来之笔会为文章提色不少。

    B-
  • liujiangtao2002 高二 2018-12-17 22:19:51

    有人说:“希望是美好的,而不是现实。”希望是人内心所诞生的最为完美的憧憬。它构造出的是人们最为美好的内心蓝图。而现实却不是,它是冷冰冰的,无法撼动的,将丑恶尽数呈现。所以,我们要将美好的希望作为火炬,照亮现实,引领我们前行。希望使我们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我们乐于去实现人生目标。希望的存在给予了我们...

    高 老师点评: 先不论究竟有没有作文题目。单就标题来看这篇文章,是称颂希望的。但文中把“现实”的定义归得太过狭隘,带有主观印象标签,存在基本的认知谬误。要注意,现实往往残酷,但不是只有丑恶。行文总体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但立意较浅。缺乏事例,论述不够有力。

    B-
  • 清静有为

    21686 0

    liujiangtao2002 高二 2018-12-16 16:17:50

    说到“静”常能联想到老子的“清静无为”。但在如今的社会上,应在取老子的“清静”的基础上加入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是为“清静有为”。“清静”此处主要强调在主观意识的层面上保持平静,衡稳。以这种方式为人处事,常能使自身提高。平静,衡稳的状态主要是为自我思考与本质的探索营造良好环境。人的思考与意识往往建...

    高 老师点评: 结构完整,行文总体流畅。认识较偏颇,逻辑不严密。缺乏事例,论述不充分,泛泛而谈。层次鲜明,但内容不到位。对于“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理解有出入。对于“清静”的理解限于“思考”,对于“无为”的理解限于“行为实践”,格局太小。第三节似有将物质和“有为”混为一谈的现象,逻辑不连贯。

    C-
榜单

勤奋榜 进步榜 高分榜

    批改秀
      好素材换一批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