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6 0
泓辰
高三
2018-10-13 00:34:33
对于正常人来说,你每天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声音世界里,喇叭声是你能所听见的,浏览网页等是心灵所听见的,对此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声音。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通过声音你可以更近距离了解身边的人,可以更亲密地接触大自然所给与的东西。我喜欢每晚独自一人家门口的苏州河边,发出求索之音,在完冬雪融尽之...
高 老师点评: 偏题。这是议论文的题目,需要辩证思维来讨论这个话题,但是本文写成了初中记叙文的范式,片面地变成了呼吁“去发现心灵上的美丽声音”。角度不对导致中心不准,立意不高,视野不广,层次不深。语句较通顺,表述上略有语病。内容不够充实,文章段落有点脱节,缺乏过渡承接。字数不太足。
22215 0
zhuhui2020
高二
2018-10-08 22:57:10
人总会在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上感到迷惑。那么何为迷惑?何为“知道”迷惑?如果“知道”仅仅是指感觉到,而不是深入了解,那不算是知道迷惑。因此,这里的“知”是指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并能够去深入了解,才算“知”。正所谓自知者智,儒家有云: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最可怜。人有...
邢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中心论点明确,思考深刻。结构层次清晰,论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但是论据方面不太好。像“文革”、“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等比较敏感的政治历史问题,最好不要出现在作文里。而后面不知道自己身处迷惑的可怜人,最好也举一个例子说明。
22448 0
guoqinyi2019
高三
2018-10-08 21:40:35
十八世纪,一个修鞋匠因为好奇在燕子腿上绑上纸条,由此打破了希腊伟人所说并被人尊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修鞋匠没有轻信权威话语,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好奇心,以绑纸条的实际行动,找到了燕子过冬的真相。那么真理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好奇心是开启发现真理之门的钥匙。嫦娥奔月、开天辟地等古代神话,元朝的万...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问题一:美中不足的是开头重复赘述,没有给人一个眼前一亮的开头,特别是数字的重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 问题二:文章缺乏过渡段或句,使得有些地方稍显突兀,致使行文不够流畅,文章逻辑不够紧密。 表扬一:论证充分,素材运用得当,且素材中西结合,可见作者平时的素材积累方面并未马虎,文笔简练,不拖泥带水,文章结构清晰。 首先,雕琢一下开头,使之具有美感及独创性,不单单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其次,为文章增加过渡段落,使之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最后试着从更多的维度去论证真理的发现过程,除了好奇心和实践还有什么,增加文章内容的充实性。
22269 0
lile2019
高三
2018-10-07 22:42:20
一枚石子投入水中,会在水面上荡起圈圈的涟漪;一句话语投进心里,会在情感上荡起脉脉的涟漪;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会在社会上荡起层层的涟漪......很多时候,这涟漪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消散;但有时,却可能随着作用力的加大而化作惊涛怪浪......而事实上,这所谓的作用力其实取决于我们。“涟漪”即为造成的...
邢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中心论点明确,论述方面层层推进。最大的优点是论据丰富,可以看出你平时对新闻的思考和收集。但是问题也比较多。首先,题目取得不好。《正能量》,这个题目表达不出任何意义。其次,中心论点有待商榷。根据材料,这篇作文的主题是讨论涟漪,也就是“影响”,而不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当然,你想讨论正负能量也可以,但是要从影响的角度说。你的中心观点是作用力取决于我们,那么论述的就应该是如何将正能量的影响扩大而将负能量的影响消除,而不是去推崇正能量。这是最大的问题。第三,你的论据很丰富,却有点喧宾夺主,论述太少。要调整比重。这篇作文还有很大的提升修改空间,继续加油!
22722 0
rongyi
初三
2018-10-07 11:42:15
推开另一扇门记得小学语文课文有这么一篇文章,在森林里住着三只猴子,一天,下了大雨,猴子们无处可去,找了很久才找到了一座木屋,但是门是关着的,猴子们只是看了看,谁也没有勇气上前去开门,三只猴子只能在外面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一阵风吹开了门,猴子才意识到门是掩着的。那时候只知道三只傻到可怜的猴子,未曾想...
高 老师点评: 针对的同一个事件目标不够明晰:成功?还是为班级增光?“另”的意义强调不够(或该强调原来的“门”的不可行性)语言通顺,描写得当,结构完整。开头故事的例子不够恰当,只有一扇门的意义,只是猴子们不敢尝试。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