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04 0
ytf201919
高三
2018-07-21 09:44:59
你我皆知何所需“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这可能是很多现代人的生活现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自己是孤独的,“而朋友圈,抖音还有很多别的网络平台,都无时无刻不传递着一种信息:我们需要社交,我们需要被他人注意到,我们需要被需要,一种出自内心的利他,不计回报的需求。我们学习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社交,尊重...
邢 老师点评: 因此,文章整体结构论证“被他人需要”的作用、行为模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有效,做得非常到位。不过从论证的语言和论证手法角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细节都在批注中标明了,论证语言的严谨与冷静是议论文的第一要素,论证手法具体分为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需要同学更加灵活运用,文章中较多为说理,论证不够多样化。但总体而言,文章的引用如王小波、海明威等的话不仅起到了良好引导作用,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论证力度,显示出平时的积累深度,继续努力!
23574 8
Petrichor
初三
2018-07-20 17:30:02
暑假里的一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乘车去上课。此时已入了伏,又值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空气里充盈着团团热浪,只觉得自己快被“蒸”熟了。知了也躲进了树荫,聒噪地不停叫着,像在抱怨这般酷暑。我钻进开着空调的车里,才略感凉爽。车开过了一个正在施工的路口,车道被拦住了几根,却没有出现车辆堵塞的现象。我抬头向车外...
高 老师点评: 语言不错,描写细致,叙述详实。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立意深刻,立足于社会,眼界开阔。
23446 0
zhangpx2022
初三
2018-07-19 21:26:23
小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爱是遥远到无法触及的,它在我童年的梦境里,缥缈而虚无。爱究竟是什么?我寻找着,迷惘着。随着年龄的增长,爱的神秘感逐渐淡化,我渐渐懂得了,其实我寻觅已久的爱,就在我的身边。我读懂了爱。记得那是一个雨天,放学后,阴云密布,大雨磅礴。我一头扎进交织的雨帘中,飞奔到校门口,在花花绿绿的伞...
高 老师点评: 很注重细节描写,但有些地方有点累赘了,不够地道。 对于爱的内涵阐明不够。且文章写的是母爱,只是爱的一环,题目有点大了。单单一句“原来,全天下的妈妈,都是一个样”无法体现“懂”得意义。选材普通,缺乏个性。“读懂爱”与“懂得了爱就在身边”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文章里这一点区分不明显,有点混淆。这“读”的过程起源于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为何只有自己妈妈也做了同样的事,才懂爱呢?肯定必须有其深刻性,否则只是故事重演一遍,何来“懂”的飞跃?
23023 0
hh2019
高三
2018-07-18 22:09:39
在人的心中,既有坚硬的东西,也有柔软的事物存在。在我看来,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保证硬与软的平衡,是成就和谐自我的必要条件。人心中的坚硬之物,乃是人本身不可动摇的自尊与原则,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得以拥有正直的心灵,可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对于它们,我们要秉持坚持、完善的态度。人是向往自由的,而过度的...
高 老师点评: 举例不够有新意,不够贴近生活,有局限性。语言功底不错,有深度。基本达标,但挖掘尚不够,还可翻新。
23095 0
半日闲
高三
2018-07-16 17:00:18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而在字典中它的原意则为“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姑且称之为“泥塑崇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进步,也慢慢意识到单纯的五体投地式崇拜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迷信活动从许多人的生活淡出,但现代版的“泥塑崇拜”依旧存在。在俄国著名文学批判...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首先,“理性当道,莫忙敬仰”这个标题非常亮眼。仅仅八个字就将文章主旨交待清楚,简洁明了,清晰易懂。文章标题的拟定体现出了小作者对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阅卷老师眼中很加分,值得表扬。其次,就整篇文章来说,中心大意较为清晰,各类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丰富,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首段用“泥塑崇拜”引入,表明无论古今,偶像崇拜式的迷信不可取。第二段很快就给出了赫尔岑的实例,表明“流行的不一定高尚,并用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庞勒在《乌合之众》中提到的观点来佐证论点。第三段则话锋一转,指出偶像也并不完全起着反作用,也有其在社会中扮演的积极一面。这一段很好地进行了正反两个观点的过渡。第四段又举出刘易斯的例子,论证“偶像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目标并鼓励我们为之努力,如果有足够的努力和天赋,或许还能够突破目标,超越偶像。”的观点。最后一段融合、提炼、总结,结构可谓丰富完整。看似矛盾的对偶像的两种看法被很好地交汇在一起,成为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两个点论证的段落之间也作了很好的过渡。全文语言也精炼、流畅、自然,不失为一篇佳作。 文章具有一定广度,但是在深度上仍然不够。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抓住偶像的一方面,尤其是抓住反迷信的那一面,深入地进行论述,这样也能更好地与标题相契合。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