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8 1
guoqinyi2019
高三
2018-06-27 20:27:04
在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但在我看来,我们不应一味渴求“被需要”。自然界中,常有一味渴求“被需要”的例子,比如说花与蜜蜂,蜜蜂相对处于被需要的地位,而有选择权的花则可以随时将其抛弃。换句话说,一味渴求“被需要”,这会失去主...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分析这个题目,“被需要”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和第四层——情感和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材料中也正是这么说的。在你的这篇文章中,有比较好的观点,就是不能一味沉迷于被需要。这个观点很好,但是论述上却不够到味。并且没有深刻分析你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能一味依赖“被需要”的这种状态?你举了日本和美国的范例,但是没有弄清楚这里的主体。被需要,是自我被别人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你这里是美国被日本需要吗?他们之间能体现粗材料所表达那种“被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主旨来吗?这些都是要清楚思考的。
23284 0
zwz
高二
2018-06-27 12:24:14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这个题目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得理解“跨界”的内涵:①跨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代表了对未知的探索与热情。②快捷是多个角度品味人生。站在更多的角度,我们能欣赏到更多的景致。③跨越界限,突破自我。在辽阔的视野中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要注意多方面思考:①坚守比跨界更难得。坚守一个领域比不停地探索未知领域更难能可贵。此外,“跨界”不是“换界”,不能用鲁迅弃医从文类似的例子。 跨界是交叉、跨越、融合。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数理化是一家。讲的就是跨界。跨界是一种融合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融会。跨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智”。
23292 0
zhujinqian2020
高一
2018-06-27 08:55:14
谦让作为中华名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述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主张谦让的人说:“谦虚忍让不仅是修养好更是大智慧”。反对谦让的人说:“谦让早就过时了,弱肉强食,竞争就该当仁不让”。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类似谦让的事情在你我身边似乎已很难发生了。无论是乘车,购物,排队买票,还是人与人合...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首先,这篇作文的确有你自己的思想,老师必须要表扬的!“谦让”这个话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是有很多话可以讲的,这篇作文从写作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写不写得出好的文章,考验的是自己的思维和思路。首先,在你的定义里,谦让应该是什么?(前文强调谦让,侯文说有的地方不能让,所以前后是后矛盾的!怎么解决?就是要在文章的开始的时候就交代清楚,所谓的谦让应该怎样的,需要下一个定义。)其次,为什么要谦让?(对自己、对他人、之于整个社会来说,谦让的意义在何处?)最后,如何只做到谦让,正确的谦让?理清思路,说理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这样才能让文章脉络清晰,思路流畅。
23533 0
a2732114608
初一
2018-06-25 21:03:41
小方 老师点评: “生活中有很多美,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由于“生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写作中需要将“生活”化大为小,即选定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化为一个地点、一段时间、一段关系等,展开具体的描写和叙述。 本文选择“打铁花”的素材,是恰当的,涉及到了民间文化审美。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展开对生活场景的叙述,例如表现一开始的“无聊”,地点、环境、人物,都是缺少表现的,建议重新展开描述。 另外,对打铁花艺术的描述,有点简略粗糙,无法展现这个民间艺术的美感,建议用心描述。
23233 0
hh2019
高二
2018-06-23 18:14:04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的题目: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装满了标准答案。就一句话,但是这一句话当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信息。首先这个是一个观点型的材料,你可以赞成,可以反对,可以持中立。这个材料中说“最可怕的不是......,而是......”由此可见,这两者之间是有对比的。说明“没有思想”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都可怕,但相比之下“满脑子的标准答案”最可怕!但是材料中并没有说“满脑子的标准答案”指的是“臭油坏酱”,所以这一点是你的作文的一大误区。第二个问题就是,后半部分突然转而又说“有时候也需要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人”,这个跟你的前文的内容矛盾了。所谓的思辨的不是正面说一说又来说反面,这不叫思辨,这叫“思辨”体现在立场观点和思想深度上面。你的文章一开始说得很好:那些满脑子的标准答案的人,常常固执、墨守成规、刚愎自用。这类人的可怕在于,他们不仅仅自己这样,还会以这样的标准去评判别人、要求别人。“标准答案”,不是坏的、不好的,但是是有局限性的,没有变通的灵活性,也缺乏创新性的。这一点需要你深入理解。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