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21 1
手边的钢笔与纸
高一
2018-05-01 12:40:57
(空格)法,奖惩分明,白纸黑字,使人向善必是立竿见影。德,以心交心,以德服人,使人向善定是一劳永逸。法德之辩,旷日弥久,至今分不清孰胜孰负。如若真要一决雌雄,第一要紧定是要厘清:何为法?何为德?(空格)心中已知此乃恶事,便不触不犯,为德。将众人所奉之德一一列出,条框分明,定下奖惩,为法。既是如此,法...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非常高兴可以批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或者现象:问题一:文章结构简略不当。主要表现在对于材料中的说法的理解,不应该把大量的笔墨集中在对于“法德”两者的特点比较上,更多的应该是劝告人如何去做,实现两者的平衡,而文章显然将大量的笔墨集中在了两者的区分上,有些避重就轻。 问题二:段落太长,个别句子出现了杂余。这主要表现在第三四段落,完全可以将分论点另起一段,在做另一段落进行具体的分论点论证,句子的杂糅是个别现象,在这儿就不做具体展示。 表扬一:语言成熟,句子表达熟练准确,事例论证典型且合理,同时又具备时效性,不是向历史取材这样不至于落于千篇一律。
23882 0
liusw2018
高三
2018-05-01 10:48:10
“比示”“较量”“攀比”……有如此多这样的词汇出现。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中,时时处处充满着的比较。有这样一个街头实验,让一些体验者先扮演路人,散布在不知情的人群周围,突然体验者全部蹲下,往往在这是时,那个被测试的路人会四处张望并且蹲下,这个路人是在和周围的人无意识的比较,无意识的比较往往使人向大众靠拢,...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非常高兴可以批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或者现象:问题一:语言上太过于拗口。这主要表现在文章部分语言就像绕口令容易把读者给绕晕了,同时也无助于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及内容。 问题二:事例论证契合度不够,事例援引太少,论据不充分。这主要表现在文章一开始对于街头实验例子的援引,该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社会的从众心理而非比较,所以对于事例论据的选取注意严谨性。 问题三:文章结构头重脚轻,分段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和结尾段落上,从段落字数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文章第二段太过冗长,中心论点的提出也相对缓慢,而结尾段落反倒字数太少,没有起到再次深化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表扬一:个人见解和看法还是比较足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一点很重要,要不然就会是“事倍功半”,反倒不利于文章中心思想的展现了。
23829 0
焰色反应
初三
2018-04-30 22:10:45
下雨了。上完补课班的我一边庆幸自己带了伞,一边匆匆赶往地铁站。收好伞,一抬眼,我望见了楼梯下的一对父子。父亲背着包,看样子挺沉,上身向前倾着,一只手紧紧地牵着儿子,走到楼梯口。看着又湿又滑的地面,父亲的脸上露出十分担忧的表情。只见他顿了顿,弯下腰,似乎是想抱起儿子。我的目光移到了儿子身上。儿子一脸的...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非常高兴可以批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或者现象:问题一:文章的一些描述性细节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系列动作的发生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使人读了会产生矛盾。问题二:文章有些词语过于口语化,例如:儿子一脸的稚嫩,一篇好的文章是讲究措辞的。问题三:文章的主次把握得不够清晰,文章的高潮部分应该展开更具体更生动的描述。 表扬一:作者在选材方面较为新颖,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地描述一对父子走楼梯的事情揭发主旨。文章末尾的运用反问句式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虽然朴实,但处处都能发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首先,作者可以修改一些描述外貌、动作的词语描述,使之具有文采性;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事情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文章缺乏文采性,建议作者多读一些作文范例,增加对语言的感觉,提高写作的能力。
23898 1
tyw2018
高三
2018-04-30 10:46:46
随着互联网不断更新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迎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事务的想法,生活时间逐渐被分割成碎片,碎片化生活已成为当今生活方式的主流。碎片化生活的出现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心态。日复一日的快节奏生活无形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因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我很荣幸能够批阅你的文章,您的文章存在以下问题:表扬一:对于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很明显能够看到碎片化利与弊的段落。问题一:对于碎片化的好坏引入过晚,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引入文章使得后面的论证显得比较单薄。问题二:文章中对于碎片化生活的坏处过于简略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提出,结尾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23770 0
手边的钢笔与纸
高一
2018-04-28 23:55:29
(空格)落水孩童获救,救人者默默离开;地震关头,最美教师置生命于不顾疏散学生;消防官兵冒险冲入火海,燃尽生命之火换他人全家团圆。管的此番言论,总让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叹其善心之未泯、人格之高尚。而若遇教授逼死学生,传销团伙猖狂等新闻,无人不咬牙切齿。而恶人也终难逃法律的制裁。我们的身边似乎充满着善,...
小方 老师点评: 本文针对题目“劝人向善,这种劝勉是无力的。与其用精神道德感化别人,不如用法律规章去制约人”反向立意,认为“用精神道德感化他人”是比法律更为本质、有效的手段。思路清晰,先从反面批驳只以法律为社会治理方式的不足,再从正面肯定道德潜移默化的教化意义。如果同学能进一步分析道德教化与“道德绑架”的区别,会使观点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