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改秀 >  

全部 初中 高中 < 5/449 页 >

  • 赵梓杰 高三 2025-03-02 22:43:20

    诗人艾略特说:“焦虑是创造力的根基”,然而焦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之中的负面效果,其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这个焦虑无处不在的当下社会,人们开始推崇“松弛感”。既然焦虑被认作一个负面词汇,那它为什么被艾略特认为是创造力的根基呢?焦虑往往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过度的焦虑可能会使人承受...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逻辑清晰:文章围绕焦虑与松弛感的关系展开,从焦虑为何被艾略特认为是创造力的根基,到现代社会中过度焦虑的危害,再到松弛感的意义以及过度松弛感的弊端,最后得出焦虑和松弛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需要寻求平衡的结论,逻辑链条完整,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理解复杂的议题。2.论据丰富: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多个典型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蔡伦发明造纸术、陶渊明放弃做官、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等,这些事例涵盖了古今中外,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使抽象的理论更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作者的观点。3.表达流畅: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没有明显的语病和错别字,能够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困扰。4.开头引入自然,结尾总结有力:通过引用艾略特的名言,提出焦虑作为负面词汇却被认为与创造力有关的问题,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为下文的论述做好了铺垫。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焦虑和松弛感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寻求平衡的重要性,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改进的地方】1.语言稍显平淡: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稳,缺乏一些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可能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略有枯燥。可以适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成语、俗语等,增加语言的文采和趣味性。2.部分表述重复:在一些地方存在表述重复的现象,如“适当的焦虑不仅对人体危害不大,反而还可以成为人们新思想的源泉”和“适当的焦虑让我们保持创造力,时刻有危机感,不安于现状”等,可以适当精简和调整语言,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3.段落划分不够细致:中间几个段落的内容相对较长,可以进一步细分段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例如,在论述焦虑的利弊和松弛感的利弊时,可以将不同的方面分别列为单独的段落。4.过渡不够自然:在论述不同观点和事例时,过渡部分有些生硬,不够自然流畅。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或句子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的连贯性更强。

    B-
  • 赵梓杰 高三 2025-03-02 22:33:52

    在生活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乐于追求一种由他人提供的“沉浸式”体验,许多人认为这能带来愉悦和满足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诚然,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下社会,寻求沉浸式体验不失为一种选择,有着VR技术的加持,只要带上VR眼镜,就可以轻松获得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能让人们获得真实的新鲜感,...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立意深刻: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对沉浸式体验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不同类型沉浸式体验的列举和分析,探讨了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展现出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2.结构清晰: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沉浸式体验的现象并提出讨论的主题,主体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结尾进行总结和升华。各段落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思路。3.素材丰富:文中使用了大量具体的素材,如陶渊明、清政府“闭关锁国”、萨特、黑格尔等相关事例,以及沉浸式阅读、观展、用餐、旅行等多种体验形式,这些素材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4.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文章能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市场需求、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对沉浸式体验现象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一现象与自身的紧密联系,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5.具有开放性:结尾部分作者提出了关于沉浸式体验未来发展的问题,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这种开放性的结论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这一现象。【需要改进的地方】1.段落划分及长句可优化:部分段落的内容较长,信息较多,可以适当进行段落划分,以提高文章的清晰度。特别是一些包含多个观点或层次的段落,将其细分成几个小段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文章存在多处“一逗到底”的情况,需要进行调整。2.观点创新性不足:虽然文章对沉浸式体验的分析较为全面和深入,但在观点上相对较为常规,缺乏一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对于一些常见的观点,可以进一步挖掘新的思考角度,或者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以使文章在众多议论文中脱颖而出。3.语言生动性有待提高:尽管语言表达流畅准确,但在语言的生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或者引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成语、俗语、流行语等,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B-
  • lyl2025 高三 2025-03-01 21:57:52

    面对错综复杂,发展迅速的世界,许多人选择“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来更好地认清自己的真实所求,认清初心,私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断舍离是由三个动词组成,“断”顾名思义为断绝一切不必要的联系,可能是一种不良的爱好,内心斩钉截铁地“断”绝;“舍”,为舍弃,扔掉不需要或本就不属于你的东西;“离”,就是远离,是...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主题明确:文章紧扣“断舍离”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们选择“断舍离”以更好地认清自己内心真实所求的过程和意义。2.结构清晰:文章结构条理分明,具有层次感,便于读者理解。3.语言流畅:文章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句子结构合理,用词准确。4。观点积极:文章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通过“断舍离”来摆脱物质和精神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真实的生活。【需要改进的地方】1.段落间过渡:虽然文章整体结构清晰,但部分段落之间的过渡略显生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过渡句或衔接词来增强段落之间的连贯性。2.素材多样性:文章主要依赖于五柳先生这一个例子来阐述观点,虽然运用得当,但素材的多样性可以进一步提升,以增强文章的丰富性和说服力。3.语言精炼:部分句子表述略显冗长,可以通过精炼语言来提高表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保持文章的整体流畅性。4.深度挖掘:对于“断舍离”与自我认知的关系,文章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启发性。

    B-
  • 陈安安 高一 2025-02-26 23:08:37

    《甜苦于劳动中交织》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劳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要素。当人们提及劳动时,劳动之“苦”和劳动之“美”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方向往往同时出现。或许有人困惑,这矛盾的双方为何如此默契?劳动中饱含苦涩。农忙时,无论老少无论晴雨,都有繁重的农活压在肩上。或是成百上千次的弯腰插秧,或是开水渠时一刻不停地撬...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C+
  • 懂你

    655 0

    陈安安 高一 2025-02-26 23:06:33

    《懂你》清闲时随手翻开的一本书,造就了你我的羁绊。我沉浸于蔡元培先生黄钟大吕般的人格气韵中,不求一同穿越于那个电闪雷鸣的时代,只求懂你。懂你的生命曲线。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你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与其说是从中惊醒,不如说是灵魂的苏醒。从此你头也不回地离开宦海,无涯轻舟,愈驶愈远。你力排众议,带着仅孙中山一...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文章思想内涵丰富,对蔡元培先生的人格、用人理念等方面的理解深刻且独到,能从宏观和细节上展现其伟大之处,体现出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2.整体思路清晰,以“懂你”为情感线索,从生命曲线、用人魄力等方面层层递进,结构完整,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如从讲述蔡元培先生成为北大校长的经历过渡到他的办学理念,逻辑连贯。3.素材丰富多样,既有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具体事迹,如吸纳辜鸿铭等旧派学者,又有对其理念的深入解读,还有对他在五四运动等大事件中角色的阐述,通过多方面素材全面展现人物形象。4.语言优美有文采,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性。【需要改进的地方】1.字数不足。2.思想内容可以更丰满些。3.在描述蔡元培先生不同阶段经历时,部分内容的衔接稍显生硬。4.部分素材表述较简略。5.存在一些表述不够准确的地方。

    C+
< 1 ... 3 4 5 6 7 ... 449 >
榜单

勤奋榜 进步榜 高分榜

    批改秀
      好素材换一批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